聚志愿  》 高考问问  》 正文

桂林本科学校有哪些 桂林本科大学名单

聚志愿 2020-04-23 14:03:34

一、桂林本科学校有哪些

桂林本科学校共有9所,名单分别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旅游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具体完整院校名单见下表。

序号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办学层次备注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本科
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本科
3桂林医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本科
4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本科
5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本科
6桂林旅游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本科
7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桂林市本科民办
8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桂林市本科民办
9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桂林市本科民办

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201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作为广西唯一一所高校获此殊荣。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分别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北海市银海区,校园总面积4153亩。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98.5万册、电子图书718.1万种、高品质外文学术数据库41个、中文数据库49个、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34172种。具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

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0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中组部“”人选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广西“八桂学者”8人、广西优秀专家11人、广西特聘专家5人、广西教学名师10人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5个。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60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学校是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现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支持单位1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

学校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学校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学校在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排名中名列第34位。

科学研究 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近五年,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0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2500篇,“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出版学术著作139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8项。学校长期从事国防科学研究,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西区政府共建高校,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的30所高校之一和北斗ICD授权的高校之一。承担了军队“973计划”、军工型号、先进武器装备、国防关键技术等国防军工科研项目。

学校现有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含培育)9个、广西工程实验室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培育基地3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拥有1个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于2014年获批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国际交流 学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非洲的8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访学或学习深造、并长期招收国际学生。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美学历生专项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现有中英和中爱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

今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正德厚学 笃行致新”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桂电精神的引领下,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朝着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桂林理工大学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曲久辉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现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余亩。

学校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本科专业75个、高职专科专业50个,有22个区内一本招生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4000余人;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类别有11个专业领域),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7大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710余人,博士生导师52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计划等国家级高层次专家、人才41人;广西“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卓越学者、优秀专家、优秀教师、杰出科技人才、“十百千人才工程” 、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3人。学校还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arold Kroto为名誉教授,一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有7个学科领域、5个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共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6项,包括: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精品课程4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得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75项。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1项、参与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最近两届获奖62项,其中特等奖4项(参与1项)、一等奖12项。近年来,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300多项,主编、出版教材100多本,其中获国家级奖3本、省部级奖21本,有国家级精品教材1本,10本教材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7项。

学校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重点学科24个(其中5个为优势特色学科),广西区政府院士工作站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其中1个为培育基地),广西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2个培育)。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并被认定为“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600余项,其中“973”前期专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余项,2016年实现国家优青项目零的突破。2013年以来科研总经费突破亿元大关。

学校早在1987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实现了广西在此奖项的突破。近年来,获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科技奖励54项。获专利授权370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广西第二所知识产权工作试点高校,连续7年被评为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为全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全国、广西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创业园投入使用,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有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规范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总分连续九届位居广西高校第一,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在英语大赛、地质技能、结构设计、电子设计、广告设计等各类竞赛中成绩卓著,近年来获省级以上各类奖励达1160余项;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救人英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等一批先进典型。

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2009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17年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

学校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与50余所高校签订了留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协议,共派出到国外访学、留学的学生2000多名;承办了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交流会;由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设在学校的FGA考点考试通过率连续5年名列世界各考点第一,被国际珠宝界传为佳话。累计接收了各类留学生3600余名,留学生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新HSK)的平均通过率达90%以上,成功举办了在华吉尔吉斯留学生文化节。

如今,学校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连续获得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自治区文明单位、绿色大学、和谐校园、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独具桂工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步彰显,校园呈现一派和谐美丽的新气象。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结合国家及广西发展需要,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朝着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理工大学的目标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