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大专院校共有8所,名单分别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1 |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省 | 西宁市 | 专科 |
2 |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 青海省 | 西宁市 | 专科 |
3 |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省 | 西宁市 | 专科 |
4 |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省 | 西宁市 | 专科 |
5 |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省 | 西宁市 | 专科 |
6 |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省 | 西宁市 | 专科 |
7 |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省 | 海东市 | 专科 |
8 |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专科 |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卫生类高职院校,其前身是1935年3月青海省卫生实验处举办的第一期种痘人员讲习班。1939年省政府开办医务佐理人员训练所,设医佐班和护士班。1943年,医务佐理人员训练所改名为卫生人员训练所。1948年10月,卫生人员训练所改名为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48年春正式开学,马步芳兼任校长,学制三年,聘请专业人员任教。1949年9月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司令部卫生处接管。1950年学校与青海军区卫生学校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卫校,195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奉命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遂将该校移交给地方政府,正式建校为青海省中级卫生技术学校。
五十年代学校曾数次更改校名,1951年为青海省中级卫生技术学校,1954年为青海省卫生学校,1955年为青海省西宁卫生学校,1958年为青海省第一卫生学校,1960年第一卫校与第二卫校合并,改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此名沿用至2003年学校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在青海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青海省卫生干部专科学校”并挂牌招生,承担省内成人医学专科教育任务。1990年省内5所职工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学校成为联合大学的卫生分校,当时三块牌子,一套领导班子。1993年经省教委评估,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1年3月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3年正式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始建于1976年12月。2002年4月,升格为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青海省交通运输厅,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青海省职业教育综合能力提升示范院校。在2014年、2016年、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学院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入围中国专科(高职专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百强行列。建校40年来,共为行业及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3万多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两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
学院现有4个校区,占地总面积628.34亩(其中五四校区19亩、柴达木路校区45亩、朝阳校区40.34亩、新校区524亩),建筑总面积27.4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18.1641万平方米)。目前在校生总数8694人,全日制在校生6762人,成人函授等形式在校生1932人。设有内设机构25个,其中管理机构10个,教学机构9个,教学辅助机构6个。设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26个专业,形成了覆盖公路、铁路、航空三路并进、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教职工总数419人,其中专任教师304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104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17人,双师素质教师165人,有5名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4名教师入选第二批培养行列,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骨干教师12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交通土建专业“领军人才”1名。学院通过多年的发展,凝练形成了“三个五”的发展顶层设计——“五大发展方略”、“五个方面文化精髓”、“五位一体”大思政工作格局。
——五大发展方略
办学定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交通,面向社会,培养适应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为引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盯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
办学理念:遵循以“一个导向(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二个并重(德能并重,教学与生产并重)、三个结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相结合、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顶岗实训与就业相结合)、四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高原、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实现“五个一流”的目标,即“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校”。
办学思路:通过“调结构、稳规模、提质量、增效益”的内涵提升途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个方面文化精髓
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厚德、笃学、求实、创新” 的校训; “脚踏实地、勇攀高峰” 的学院精神;文明、守信、勤学、自强的校风;修身、敬业、求真、善教的教风;勤勉、睿思、善学、砺能的学风。
——五位一体大思政工作格局
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整体要求,学院形成了“课堂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新余的大专院校共有3所,名单分别为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其中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为民办专科学校,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办专科学校。
南昌211大学只有1所,即南昌大学,该校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是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韶关的大专院校有1所,即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深圳没有211大学,该市共有5所本科大学,名单分别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菏泽的大专院校共有3所,名单分别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菏泽职业学院,其中菏泽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仙桃专科学校只有1所,即仙桃职业学院,该校是一所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也是省级优质专科高职学校。
葫芦岛公办大专有1所,即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该校是我国北方唯一一所以培养船舶工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邯郸公办大专共有2所,名单分别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其中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
汕头市的大专院校只有1所,即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汕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专科层次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肇庆公办大专有1所,即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该校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广东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滨州的大专院校只有1所,即滨州职业学院,该校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遂宁的大专院校只有1所,即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遂宁市人民政府共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白城的大专院校共有2所,名单分别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其中白城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阜阳公办大专共有2所, 名单分别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和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中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安徽省阜阳市,是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安徽省首批示范高职院校、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福州本科学校共有18所,名单分别为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商学院、福建警察学院、福州工商学院等。
郑州公办大专共有26所,名单分别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等。
钦州的大专院校有1所,即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南的大专院校共有12所,名单分别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等。
泰安公办大专共有3所,名单分别为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其中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是一所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办普通高等学校。
淮安的大专院校共有5所,名单分别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