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公办大专共有6所,名单分别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公办 |
2 |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公办 |
3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公办 |
4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公办 |
5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公办 |
6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公办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首家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学院具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1962年创办,初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80年更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工业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常州,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职园区。
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单位。2007-2009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示范建设验收,并顺利通过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7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星级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职业院校新媒体十大最具影响力院校”等荣誉称号,被选为中国软件产教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首批“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首批“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校”,跻身“广州日报高职专科排行榜”“全国第5、江苏第1,中国高职专科校竞争力排行榜”全国第51、江苏第5,“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排行榜”第5。
学校占地1,042亩,建筑总面积32.03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140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2300人、留学生248人,教职工693人。学院设有软件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及基础、社科、体育等3个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
学校设有46个专业,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实训基地4个、精品课程4门、资源共享课程3门、教学资源库1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优秀教学名师1名、全国性产教联盟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牵头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并建有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骨干专业7个、特色专业7个、重点专业群4个、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学名师3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
近年来,学校凝心聚力谋发展:一是创新杰出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培养技能促进型、技术增强型和创业自强型杰出学生。二是打造专业特色品牌,重点建设2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骨干专业、6个校级重点专业和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三是优化人才共育平台,搭建由“8个双主体学院、8个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1个信息产业园、1个全国性软件产教联盟”组成的校企合作平台,启动了全要素的“智能工厂”产教融合综合实践平台建设。四是完善创新创业载体,构建“集课程教学、实践载体、师资团队、实践活动于一体的全要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五是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构建全员参与、全院协同、全程融合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全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六是探索互联网+教育范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打造网上网下并行的办学运行生态。七是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重抓科技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创新激励与服务、着力高层次科研队伍建设,科技贡献、专利获得等位居高职院校前列。八是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0个国家和地区、20所高校开展学生交流、师资培训、项目合作,特别是在南非教育合作上取得了创新性突破,留学生规模位居高职院校前列。
长江水长,太湖水广;学府宏开,桃李芬芳。
这里,先后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吴长美,中国著名西服工艺大师印柏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唐炜、胡继华、曹阳,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向文君、卞嘉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王亚平,青年雕塑家、百花奖得主杨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枫……
这就是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现代化企业密集、办学腹地广阔、人才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依托纺织产业起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2001年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011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校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六十年来所育人才广布大江南北,近年来学校厚积薄发,办学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纺织行业、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社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获评“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占地825亩,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500多人,教职工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175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称2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7人,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双创博士1人,省政府留学奖学金7人,国内、省内高级访问学者23人,高级访问工程师10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19人。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品牌特色、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发展战略,以“进德、立业、敏学、笃行”为校训。学校以“深化政校企行合作”为抓手,加快“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充满活力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步伐,不断探索“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校设有创意学院、纺织学院、服装学院、机电学院、经贸学院、人文学院、创业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设有45个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26个,其中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3+2)项目7个,中高等职业教育分段培养(“3+3”)项目19个;精品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23门;省级教学成果49项,其中,2013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获得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5个。拥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定向支持建设、区域内惟一的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教育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部级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学校还是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
学校积极探索“政校企行”联动的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艺术设计、纺织服装新品开发、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生态纺织染应用技术研究、环保技术应用、绿色智能装备研发、拓展现代服务领域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现有校企合作企业420多家,与数十家知名集团形成了紧密形的合作伙伴关系。“服装技术与管理”培训响誉全国,形成了显著的对外辐射与示范效应,成为学校及江苏省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品牌。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新产品三等奖、江苏省水利厅科技成果奖、江苏纺织技术创新奖、常州市产学研优秀项目奖等。
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发展战略。现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试点”学校。目前有来自非洲、中亚、大洋洲等处的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积极投身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
广州211大学共有4所,名单分别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其中中山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2020年重庆高考考全国II卷,即新课标二卷,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惠州公办大专共有3所,名单分别为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其中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广东省内第一所卫生类职业技术学院。
益阳的大专院校共有3所,名单分别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其中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辽源的大专院校有1所,即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辽源矿业学院,1999年7月吉林工业学校与辽源市职业大学、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辽源分校合并组建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名沿用至今。
2020青海高考分为文理科,文科具体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具体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今年青海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盘锦公办大专共有2所,名单分别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其中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第一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多个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
2020年广东高考考全国Ⅰ卷,即新课标一卷,目前的高考全国卷分为三种,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二卷),全国乙卷(全国一卷)和全国丙卷,甲卷一般比乙卷简单一些,比丙卷难一些。
枣庄的大专院校共有2所,名单分别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其中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2020年四川高考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眉山的大专院校共有5所,名单分别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
中山的大专院校共有2所,名单分别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其中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
河源公办大专只有1所,即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梅州公办大专有0所,梅州只有一所本科院校,是嘉应学院,该校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张家口的大专院校共有2所,名单分别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其中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莆田公办大专有1所,即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专科层次全日制工科类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高职专科人才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徐州公办大专共有5所,名单分别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2020内蒙古高考总分750分,各考试科目分值如下,文科考试科目语文150分、文科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综300分;理科考试科目语文150分、理科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理综300分。
鹰潭的大专院校共有2所,名单分别为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中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潍坊本科学校共有4所,名单分别为潍坊医学院、潍坊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潍坊理工学院,其中潍坊医学院是山东省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