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属性

是否是985 是否是211
是否是双一流 创建时间 1952年
博士点数 46 隶属于 教育部
硕士点数 48 招办电话 027-87542228、027-87559946
学校类型 综合 学校网址 点击进入
所处城市 湖北武汉市 办学层次 本科

学校详情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17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9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5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2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0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基地,拥有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思路,学研产相结合,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异地研究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科技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注:其中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

院校排名

20聚志愿
8软科
7校友会
12QS
6USNews

双一流学科

第二轮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第一轮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学科评估

第四轮 机械工程(A+)、光学工程(A+)、生物医学工程(A+)、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A+)、新闻传播学(A)、电气工程(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物理学(A-)、生物学(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A-)、控制科学与工程(A-)、临床医学(A-)、工商管理(A-)、公共管理(A-)、哲学(B+)、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B+)、社会学(B+)、马克思主义理论(B+)、教育学(B+)、数学(B+)、化学(B+)、力学(B+)、材料科学与工程(B+)、电子科学与技术(B+)、信息与通信工程(B+)、建筑学(B+)、土木工程(B+)、环境科学与工程(B+)、城乡规划学(B+)、基础医学(B+)、药学(B+)、管理科学与工程(B+)、外国语言文学(B)、统计学(B)、水利工程(B)、中西医结合(B)、护理学(B)、法学(B-)、中国语言文学(B-)、风景园林学(B-)、设计学(B-)、船舶与海洋工程(C+)、口腔医学(C)
第三轮 哲学(73)、理论经济学(73)、应用经济学(73)、法学(70)、社会学(73)、马克思主义理论(74)、教育学(76)、中国语言文学(72)、外国语言文学(70)、新闻传播学(81)、中国史(64)、数学(72)、物理学(76)、化学(73)、生物学(75)、生态学(70)、统计学(72)、力学(72)、机械工程(94)、光学工程(89)、材料科学与工程(8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85)、电气工程(90)、电子科学与技术(77)、信息与通信工程(79)、控制科学与工程(8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7)、建筑学(73)、土木工程(75)、水利工程(74)、船舶与海洋工程(70)、环境科学与工程(72)、生物医学工程(85)、城乡规划学(73)、风景园林学(71)、软件工程(72)、基础医学(80)、临床医学(81)、口腔医学(6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91)、中西医结合(73)、药学(73)、护理学(72)、管理科学与工程(78)、工商管理(77)、公共管理(83)
第二轮 理论经济学(71)、法学(65)、社会学(69)、教育学(72)、新闻传播学(72)、数学(70)、物理学(72)、化学(69)、力学(74)、机械工程(92)、光学工程(84)、材料科学与工程(7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79)、电气工程(93)、电子科学与技术(79)、信息与通信工程(81)、控制科学与工程(8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2)、土木工程(70)、环境科学与工程(68)、生物医学工程(81)、基础医学(76)、临床医学(7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4)、中西医结合(70)、管理科学与工程(80)、工商管理(77)、公共管理(90)
第一轮 教育学(74.1)、新闻传播学(71.2)、临床医学(84.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1.6)、中西医结合(68.1)

特色专业

国家级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经济学、新闻学、生物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信息安全、城市规划、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热能与动力工程